1、被傷害時,你會怎么做?

當別人傷害你的時候,你會怎么做?

第一種,擼起袖子和他大干一場,你敢初一,我就敢十五,絕對不能讓自己受委屈。

第二種,忍氣吞聲,就當他是個垃圾,一只沒有人理睬的死狗,何必和這樣的人一般見識。

第三種,關注他的一舉一動,兵來將擋水來土掩,見機行事,走一步看一步。

或許還有第四種、第五種……

一個朋友最近離婚了,原因是男方出軌,小三懷孕了。

沒有撕逼,也沒有算計,甚至在分割家庭財產的時候也是一團和氣。

家里人和朋友都替她打抱不平:

“出軌渣男,懷孕小三,活該他們作,你就不應該離婚,看他們怎么收場。”

“就算離婚,也得多要點錢,教訓教訓他們啊?!?/span>

她一臉平靜,沒有委屈,也沒有憤恨。

“他要怎么做,是他的選擇。我要怎么做,是我的選擇。我不要因為他們的錯,而成為一個怨婦,或者憤怒的人?!?/span>

我很欣賞她的理性和果決,更為她的明心見性點贊。

當她被傷害的時候,她沒有選擇懲罰別人,也沒有選擇委屈退讓,或者緊跟對方,伺機而動。

她選擇和以前一樣,做好自己。

我是我,你是你,我做什么,是因為我內心想要什么,而不是被你所迫。

當外面風起云涌、變化不定的時候,

她知道——

期待別人雪中送炭,不如自己錦上添花。

傷害已然存在,讓別人為自己負責,不如自己為自己負責。

人生只有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,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。

2、什么阻擋我們做自己?

這些年,生活富裕了,我們越來越重視精神需要,我們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注重家庭關系和人際關系。

這當然是一件好事。

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,我們的幸福感大部分源于和諧的家庭關系和朋友關系。

但是,問題還有另外一個方面——

我們有多么重視關系,就有多么容易迷失在關系里。

一個來訪者告訴我,當發(fā)現(xiàn)老公出軌的時候,她感覺她的生活被徹底毀了。

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,找了調查公司,跟蹤老公,搜集證據(jù),大半夜去抓小三。

拍到照片以后,又去老公的單位大鬧,還給上級領導寫信告狀。

可想而知,他們的婚姻越來越糟糕。她老公因為被檢舉,差點牽連出經濟案件。

她哭著告訴我,“我也不想這樣啊,可是,他們太過分了,我能怎么辦……你知道嗎,有時候,我都不太認識我自己了……”

她的憤怒,讓她完全失控了。在這段婚姻里,她把自己丟了。

央視有一檔法制節(jié)目,叫《今日說法》,每一期節(jié)目都是一起刑事案件。

那些殺人放火的惡性事件,起因往往都是些很小的事情:

因為吵架,女的離家出走,男的就把孩子賣了。

婚內一個出軌,另一個就把她和情人殺了。

被別人打了罵了,大半夜,就去人家家里放了一把火

這樣的邏輯比比皆是,看得人瞠目結舌。

可細想,這種邏輯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——

是你做得不好,是你對不起我,

那么,就別怪我不客氣了。

就像武則天說的,“我不害人,但是,如果人要害我……”

女皇后面的話沒說,但我們都聽懂了,“如果你害我,我就整死你。”

你傷害我,我就傷害你。

你算計我,我就暗算你。

你出軌找小三,我就給你扣綠帽子。

在被傷害的時候,這種看似公平的邏輯會讓我們感覺有力量,把憤怒指向對方,我們就沒有那么無奈和無力。

可是,冷靜下來,細細思量就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邏輯漏洞百出,非??膳?。

我們不是一樣的人,為什么要做一樣的事?

那些事是我真正想做的嗎?它們對我有滋養(yǎng)嗎?

我是為自己而做,還是為你而做?

是為愛而做,而是為恨而做?

做了這些事,我真的會感覺好些嗎?

還有,什么是真正的“我”?

“我”是建立在“你”的所作所為之上的嗎?

3、堅守底線才能做自己

我們常常說,幸福源于做自己。什么是真正的做自己呢?

我覺得,做自己有兩層含義:

第一,     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知道如何成全自己。

第二,      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,并有勇氣和能力避免。

第一點上,我們強調得非常多,各種文章天天都在說,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。

我們很少談及第二點。好像做自己,只需要往積極的方向努力,不斷給自己加分就可以了。

可是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并不一定能避免那些不想要的。

那些不想要的,正是我們的人生底線。

底線不一定給人生加分,但卻可以保證,不向相反的方向撕扯你,不給你的人生減分。

只有堅守底線,才能真正做自己。

前幾天,和一位老朋友吃飯。她這兩年遇人不淑,虧了一大筆錢。

我以為,她一定會抱怨訴苦,痛罵那些傷害她的人。

可是沒想到,她氣定神閑,狀態(tài)特別好,提到那些坑她害她的人,也一臉平靜。

我問:“你不生氣嗎?”

她笑了笑,“怎么可能不生氣,剛開始氣得要死。以前,總覺得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壞人,生意場上賺錢不易,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罷了?,F(xiàn)在,才知道,世界上真的有壞人,他們總會比你的想象惡劣幾分。”

“可是呢,”她接著說,“正是這些經歷,讓我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事情——

做人是要有底線的。

壞人的存在,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和他們一樣冷血和麻木,而是提醒我們,即使被虧待,我們也還是可以選擇和他們不一樣。

這讓我想到了南非總統(tǒng)曼德拉和那句非常著名的話:

“當我走出囚室,邁過通往自由的監(jiān)獄大門時,我已經清楚,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,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?!?/span>

作為政治犯,曼德拉被囚禁27年。在獄中,他經常被羞辱,被關禁閉,不準吃飯。

要說被虧待,他最有發(fā)言權。

1990年,他終于熬過了漫長的黑暗,以勝利者的姿態(tài)走出了監(jiān)獄大門。

所有人都擔心一場“復仇”不可避免,曼德拉卻說了上面的話,他用寬容與和解征服了全世界。

我們常常說,人和人的關系是相互的。

你對我好,我才對你好。你要是對不起我,我也不會善待你。

似乎這樣很公平。

但是,很多沖突和矛盾,就是在這樣的“受害者-施暴者”之間來回轉換的。

被打了,然后,又去打別人;被傷了,然后,又去傷別人。

受害的人,變成了施暴的人,施暴的人,亦變成了受害的人。

最后,兩敗俱傷,沒有贏家。

關系當然重要,但是,比關系更重要的是自我。

所有的關系都是建立在自我基礎之上的。

一個真正成熟的人,不僅能夠看透人際間的相互影響,更能夠把各種關系中把控好自己。

不管身處什么樣的關系,不管別人如何對待我,我都要首先對自己負責任。

對自己負責意味著——

不會因為別人多好而改變自己的航向,也不會因為別人多差而拉低自己同流合污。

即使被深深傷害,也仍然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。

沒錯,我沒有辦法控制你如何對我,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對待你。